虽然现在AI工具特别多,从开始chatgpt、到后来国内的文心一言、星火大模型,到后来的kimi、deepseek、元宝、豆包、扣子等。

所以基本都体验过,最后还是选择kimi作为主要的生产力工具,其界面简洁、响应快速、回答准确对于我来说相对吸引。

随着各家的AI大模型迭代升级,这些方面能力都差不多,无非就是哪个工具使用习惯了,懒得切换罢了。

但最近,kimi上线了会员制,真的非常影响使用,感觉普通用户在响应速度、回答准确性等方面真的体验极差。

kimi4.png

1、输出代码切断,无法执行,我看并没有写多少行就切断,还用的是k2旗舰模型。

kimi2.png

2、时常出现响应失败的问题,要点击多次才能继续响应。

kimi3.png

我真的是无力吐槽,就这个两个致命问题,我敢说有多数人会流失,加上高价会员制,吃相难看!!!

所以我今天秒切元宝,使用体验感也不错,同时也回归chatgpt感受一下,国外AI工具。

微信图片_20251016161647_112_159.png

回过头来探讨一下一个话题就是,国内互联网商业化变现的困局。

因国内人口基数的红利影响,一个互联网产品能够快速通过免费策略打开市场,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,带来的是企业成本的提高。

在市场经济下,企业不是福利院,还是以盈利为目标,才能拉到投资,资本更看重账面的盈利,而不是用户的虚假繁荣。

最终一点,产品需要商业化,才能不断的迭代升级,反之亦然。

就kimi商业化变现,走高价付费订阅这个模式来看,在国内还是具有挑战性。尤其是面向c端用户,非常受价格敏感影响,且使用体验下降,必然会导致用户流失。

这次真是一个硬着陆,说不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。

在看竞品扣子(coze),它分为个人版和企业团队版,这个就天然的把用户分为toc和tob,然后给出不同的付费方案。

image.png

也不是说,国内没有付费的习惯,而是你要给用户一个明确的付费方案。就toc的个人版,虽然阉割了部分功能,但是基础是可用的。而且进阶版也不是很贵,高粘性用户还是愿意付费的。

但是你kimi就直接一刀切不分toc和tob,直接基础版49/月,你合适吗?

总结一下,在产品变现方面,咱也是浅谈一下,咱又不是老板,又不给发钱,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。

标签: kimi, coze, 产品变现, 商业化变现

相关文章

没错!我们公司没钱了!感觉快要倒闭了!走过了互联网行业的十几年!却在AI浪潮前止步倒下。这就是一个传统软件公司很现实的问题,AI的到来猝不及防,转型的路异常艰难。拖垮自己的竟然是最引以为傲的核心...

先说结论,花钱就是节省时间,反之节省时间就是赚钱。为什么这么说?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24小时。对于有限的时间,如果你可以帮助富人节省时间,是不是就等同于赚钱。富人是有...

1、投流并不难,无非就是一种引流获客的形式。2、产品,销售两大能力很重要,缺一不可,很多老板觉得花钱了就一定会有客户下单转化。3、投流只是筛选目标用户,不是转化用户,销售运营在转化阶段很重要!4...

1、付费投流是一个很稳定的流量获取方式,不同于自然流,它相对稳定。2、商家投流是追求ROI,要看利润;但对于平台及代理商追求则是资金消耗,两者从根本上相互依赖,相互排斥。若低ROI,高消耗,商家...

感觉做广告投放必须有个大心脏,第一次感觉花钱如流水。但老板觉得花钱快可以,但是得有效果啊。所有投手操作一定要严谨、严谨、再严谨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缘由第一次在oppo广告投放,虽然是代运营投放,...

添加新评论